专题:我的故事——难忘的工作经历(三十一)

发布日期:2024-06-07 14:33

编者按:在我们有限的工作时间里,每一个人都会经历很多的事情,有些经历可能会让我们印象深刻、伴随我们一生。局网正在编发“我的故事——难忘的工作经历”专题,邀请全局广大干部职工讲述工作中的故事、工作中的精彩,分享成长体验,抒发内心情感,在一个个各不相同又似曾相识的经历中,展示江西地质人火热的生产、不一般的生活状态。

 

 

地质人能看到最美的风景

省地调院矿产所 徐嘉

 

南昌的四月,雷雨交加。夜空下没有星光,只有一盏台灯如往常点亮。在纸上写下标题时,回忆如潮水般涌来,将我拖回那些奋斗拼搏的日子。

我工作的第一个项目是南昌县幽兰镇某光伏发电水上工程勘察项目。当时正值“秋老虎”,地面上“起炕”自不必说,湖上更是无荫可遮。一开始我们还穿着防晒服,戴着草帽,但太阳“热情”四射,刺眼的阳光甚至可以通过湖面反射,直接往脸上招呼。后来大家索性都脱了防晒服,一起比赛看谁会晒得最黑。顶着烈日取样、编录岩芯,一个项目下来,我“进化成了“黑胖胖”。

外业结束,返程的傍晚,我坐在车内,摇下车窗,后视镜里远方的夕阳仿佛在向我挥手道别,眼神中尽是柔情。眼前一片片农田不停向后退去,大地露出最宽广的胸怀,它在拥抱夜幕的降临。经过近一个月的“烤”验,我这个刚从象牙塔出来的毛头小子蜕变成了一名“出众”的地质队员,同事说肤色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地质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是理论联系实际、实践论证理论的典型代表。野外工作是发现问题的起点和解决关键问题的终点,只有注重野外工作,才能取到科学的真经。

在我的工作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针对滑坡体,工程师要像医生一样对地灾体进行“望闻问切”——初步踏勘,建立感性认识。同时,还要给它做细致检查——钻探工程,进而初步推断它的病情——潜滑面会在哪?在室内,我们还需利用现有成果进行反推,从理论层面验证它的潜滑面位置。验证过程繁琐又严谨,因为有无数的现场案例反馈我们这样的工作方法是可行的,也有无数个案例告诫我们武断判别造成的后果是多么地可怕。因此,我们需要具备高度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及高水平的专业素养做好地灾防治工作。

徐嘉工作照

有时,当地老百姓不理解我们的行为,认为我们的施工行为破坏了 “风水”,我们还要联合当地干部用心用情把群众情绪疏导好。随着地灾防治工作的展开,老百姓们能切实感受到居住环境的改观,住得也更安心、更舒心了。他们对此赞不绝口,“太感谢你们了,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好事!”那一刻,我的内心是幸福的。

刚进入单位时,领导就语重心长地说:“没有倒闭的行业,只有倒闭的单位。”

技术是死的,人是活的。在工作上,没有一点钻劲儿、闯劲儿,工作是很难有突破的。目前,地质行业的技术服务工作进入白热化竞争阶段,程序越来越规范,价格也越来越透明。技术上,比的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记得一次,受业主单位委托需对矿山进行绿色改造工程的设计。业主提议采用优中选优的方式进行比较,单位迅速组建项目团队编制方案,除绘制传统设计图成果外,还附加矿山建模后的概念设计图,直观地让业主看到施工效果以及工作量布置。最终,在和其他单位的方案比较中,输赢立判高下。

地质人都知道“计划提前”是项目管理的“家常便饭”,地质人的工作和生活是很难分开的。有时一个电话,就得立马切换进战斗状态。所以保持良好的心态是工作顺利推进的关键,项目加急的常态化也提醒我们地质人要能打硬仗,会打硬仗,善打硬仗。新时代的工作环境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验着我们对于项目整体的把控与进度安排。我们的工作也不仅是代表个人,更是整个单位的总体形象。

作为一名地质人,我想要具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快乐工作,感受生活,在工作中交一片朋友,守一方市场。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这诗句与我们地质工作很贴切。

 

深刻难忘的2023

水文大队  冯子晋

 

“你们真厉害,整个江西都要让你们走遍了。”这是在野外工作时老表经常和我闲聊的一句话。2023年,我被安排参与“江西省地热能、矿泉水资源潜力调查评价”项目野外调查工作。近期整理照片时,这一年发生的事情让我记忆犹新,酸甜苦辣,乐在其中。

村里采样

为了调查、采样,2023年,我们有一半的时间都是在山村周边寻找泉水。项目分了很多采样工作区,调查范围大,导致隔三岔五更换住宿的地方。为了保证工作效率,每一天都需要提前规划第二天的调查路线。

记得是5月的一天,我们在石城做调查。那天工作到下午6点,天还未完全暗下来,我们整理了一下一天的工作结果,发现再采一个样,这个工作区就结束了。村里没地方住,下一个采样区离这里有将近40分钟车程。为了不耽误下一个工作区任务,领队说:“要不加把劲,今天把这个区干完?”二话没说,我直接下车。山村里并没有多少人家,走了很久,闻着菜香味找到一户人家,在问老乡路的时候肚子不争气的叫了好几下。怕耽搁人家吃饭,在老乡指明位置之后,我们立马沿着农田机耕道穿进了林子。

冯子晋工作照

那里有一口村小组唯一的水井。已经快7点,林子里伸手不见五指,我们开着手机闪光灯找。刚穿过林子,领队大叫一声:“找到了,快拿设备过来。”我又惊又喜,但是我俩的手机电量撑不住了,先后关机。工作结束,我们只能寻着方向一点点摸黑返回。

穿山过河

8月,我对项目野外调查熟悉了。为了加快项目进度,单位安排我带队去老家九江进行调查。调查期间好几次开车路过家门口,我都有意无意地看两眼。

近一个月的时间,我们从北向南一路到了永修。

当时一个调查点在庐山西海南边九岭山,从镇上出发开车近40分钟,沿着山路到了尽头,但是离调查点还有近2千米的距离。我很诧异卫星图上显示还有路,但是路却没了。找村民一问,原来之前经常有偷伐树木的,外加山里面原住民全都搬走了,所以就把这条路给挖断了。

看着我们为了工作那么执着,老乡终于说了一个进去的法子:前面有一条溪流,水不深但是有点急,沿着河床走一公里多,就能看见以前的老水泥路,再翻一个山坡就能进去了。听完,我们直接脱了鞋子准备淌水。老乡反反复复问我们:“你们干嘛非得要进去啊?里面的草比人都高。”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他,只能一边走一边回头对他说“谢谢”。调查结束回到住处,我问同事,本以为他会有情绪,他只轻描淡写说了一句:“这有什么的,我们干这行不都要穿山过河,不然叫什么实地调查。”

遇见毒蜂

野外调查时间久了,人就有一些麻木和松懈。

10月,我在赣南宁都乡下一个村子调查剩余工作区。因为坐标比较准确,就没有找老乡问路,和同事走村边小路穿进山里去了。

那是一个已经废弃的矿泉水厂。到达目的地我和同事立马分工,同事去看旁边山坡出露的基岩,我去水房采样测试。到了水房没有犹豫直接开门进去了,刚进去手就感觉到一阵疼痛,一抬头,看见水房里有一个和篮球差不多大的马蜂窝。我的右手中指被马蜂蛰了,之后痛感逐渐剧烈起来了,痛得大叫了一声,人也蹲下来了。看着头上盘旋的几只马蜂我不敢做什么大动作,和马蜂对视几秒,看着它们飞走了,才敢慢慢走开。

同事看我痛得喘气,收拾东西就和我一起找周边的诊所。到了诊所,医生说:“马蜂很毒,因人而异,咬了之后反应剧烈怕有过敏之类的危险,幸好你来得及时。”直到现在我还心有余悸,这是对于自己的松懈给予的警告。从那之后我经常提醒自己一定要小心谨慎,这不仅是对自己,也是对身边人负责。

回忆2023年,这些片断像幻灯片从脑海中一帧一帧闪过。那些日子,那些经历,让我深刻难忘。


相关新闻:

     专题:我的故事——难忘的工作经历(三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